您所在的位置是:进出口服务网 > 新闻资讯

10+3格局之下的广东愿景图:广东向东:千亿贸易伙伴60天后显形

来源:http://news.stockstar.com | 时间:2009/10/27 9:06:20 | 阅读次数:

发布单位:CIEDATA
  • 发布人:
  • 小杨

 10月25日,第十五届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峰会及东盟与对话国系列峰会在泰国华欣闭幕。其间,共举行了东盟峰会、第十二次东盟10国分别与中国、日本、韩国(10+ 1)领导人会议、第十二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以及第四届东亚峰会(10+6,即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领导人会议)等会议。与会期间,国家总理温家宝提出六点建议,第一点就是落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明年如期完成,这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贸易区。再过两个半月,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里,中国跟6个东盟老成员国的93%的产品将实行零关税。

  亚洲区内贸易整合度高于北美

  信达证券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亚洲国家,区域内贸易的整合度在2005年上升为48%,区域内贸易高于其他区域间贸易,比如同期北美、欧洲、日本区域内贸易的比重分别为18%、16%与12%。区域内贸易的推动力量主要来于东亚与东南亚国家。

  区域内贸易的特点,一是大部分区域内贸易主要集中在零部件贸易上。制造业贸易分解为最终产品贸易与零件产品贸易。与全部制造业贸易的8%的平均10年增长速度相比,亚洲零部件区域贸易增速为20%,在2005年达到了62%。二是贸易重点的国别差异。中国作为全球工厂,从其他亚洲国家进口零部件,然后组装出口到欧美与日本。因此,中国的区域内贸易以进口为主,其他国家则以出口为主。

  信达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徐佳蓉认为,从区域内的贸易模式,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虽然亚洲国家区域内贸易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并没有降低。

  发达国家的进口需求的下降对亚洲国家的冲击是全面的。诸如服装与衣服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亚洲国家主要的出口地是北美与欧盟。在东南亚国家,超过70%的全部纺织与服装出口到了北美与欧洲国家。这表明,发达国家任何进口的下降,对技术与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都有影响。

  明年广东东盟贸易额将达千亿

  金融风暴之下,今年前9个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仍接近1500亿美元,双方投资额累计已超过600亿美元,中国和东盟目前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根据协定,至2010年,中国和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6个东盟老成员国的93%产品关税将降为零,这个拥有19亿人口、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区域将成为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2008年,广东对东盟进出口626.1亿美元,东盟已经超越日本,成为继中国香港、美国和欧盟之后的广东省第四大贸易伙伴。今年9月28日,省委书记汪洋在湛江召开粤西工作会议,表示粤西要“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出要在未来10年将粤西打造成广东进军东盟的门户和桥头堡。

  据广东省外经贸厅预测,2010年,广东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将达1040亿美元。至2015年,广东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将突破3000亿美元。广东正主动向东盟地区伸出橄榄枝,10月22日,省长黄华华出席了菲律宾华商联合总会和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共同举办的中国广东经济情况介绍会,与菲律宾工商界近150位知名人士畅谈合作发展大计。早在一年前,省委书记汪洋就拜会了东盟秘书长素林。过去的5年,广东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17.5%,而与东盟的贸易额年均增长达22.9%,广东对东盟的贸易额占全国的比重也由2003年的25.5%,提高到去年的27.6%。出现这种良好局面,一是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关税开始降低,刺激了双方贸易合作的积极性;二是东盟各国产业跨度很大,与广东有很强的互补性;三是在东盟各国有大量的华人华侨,广东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可谓人文相近、地缘相通、商脉相连。

  双方将重点寻求并促进包括农业、信息通讯技术、能源与环境、人力资源开发、贸易和投资、旅游业、物流基础设施、教育、科技、文化、公共卫生等11个领域的合作。

  地理论见

  金融危机下中国力推深度一体化

  早在上世纪后期,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东盟国家逐步认识到启动新的合作层次、构筑全方位合作关系的重要性。金融风暴到来之后,大家重新考量彼此的位置,究竟在亚洲内部,要建立怎样的合作模式?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贸易室东艳认为,一方面,中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相对稳健性以及持有的巨额外汇储备提升了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各国对中国的信心和需求,他们不得不对中国的关切给予高度的重视。另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在危机中表现出来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需要警惕。东艳认为,中国自由贸易协定战略的新特点要求我们在推进自由贸易协定建设时要有相应的新思路,在具体实施上要有配套的应对措施。在“权衡型合作”的南北深度一体化过程中积极谋求平等共赢的方案。从理论上看,南北深度一体化的经济效应要远大于南南一体化,而且前者也是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最重要和最有活力的模式。

  旁边报道

  “10+3”的新合作模式

  10月2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泰国华欣出席第12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0+3)。随后发表的主席声明称:与会领导人强调在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以及粮食和能源安全等领域加强合作。

  主席声明说,各国领导人批准了10+3财长会议今年5月在印尼巴厘岛通过的协议,将在年底前实施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并且建立一个独立的区域经济监测机构。各国领导人对为促进亚洲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而建立最初规模为5亿美元的区域信用担保和投资机制基金表示欢迎,同时对中方向该基金提供2亿美元表示欢迎。

  声明指出,各国领导人重申将10+3机制作为实现东亚共同体长期目标的主要载体,由东盟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此外,他们还强调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

  东盟成立于1967年8月,现有10个成员国: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分享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

  • 扫二维码关注进出口服务网微信公众号关注公众号
网站简介 | 帮助中心 | 网站建设 | 订购广告 | 网站律师 | 付款方式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010-89438819 京ICP备12042581-2
进出口服务网(www.ciedata.com)版权所有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