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进出口服务网 > 新闻资讯

欧元危机警告全球汇率体系:此路不通

来源:进出口服务网 | 时间:2010/3/8 14:16:02 | 阅读次数: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 发布人:
  • 小杨

欧元眼下的问题,其实反映了欧洲乃至全球层面上一些尚未得到解决的难题。欧洲共同货币是全球汇率体系的危机预警器。

欧元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正因如此,它成了国际矛盾的灵敏指标。它不受单个国家的控制,而受一系列国际规则和条约的制约。它是理智的作品,而非权力的产物。它是一种后现代货币、一种后主权货币。但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各国都把国家利益置于国际规则之上。

欧洲货币一体化和全球问题紧密相连。欧洲人认为,接近的地理位置和共享的文化遗产,可以让他们在陷入僵局的全球议题上率先给出答案。如果某个议题在全球层面上暂时行不通,也许可以先在区域层面上给出一套办法。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最初蓝图是1970年的《维尔纳报告》,当时的欧洲共同体之所以发布这份报告,就是因为意识到,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建立起来的固定汇率体系存在严重问题:美国以外的任何势力都无法对美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形成制约。

《维尔纳报告》中的理念过于苍白无力,不足以应对上世纪70年代早期的汇率乱局。将近10年之后,欧洲才拿出一套新方案。1979年启动的欧洲货币体系最初是对全球汇率混乱局面的一种高层次反应,尤其是针对19771978年的美元大贬值。以1989年德洛尔领导的欧洲委员会发布报告为起点,中经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1999年欧元的建立,直到2002年欧元硬币和纸币正式进入流通,欧元的整个缔造过程,追根溯源,是为了创造一种机制,让全球汇率体系更加稳定。

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中的关键角色法国和德国,各自有不同的思路。德国力主出台一套明确的财政纪律,而其他国家希望有较大的自主空间。法国主张欧洲经济治理与货币同盟齐头并进,但其他国家觉得那过分体现了法国式的计划主义。最终得到采纳的是经过折中以后的德国版本。

今天的局面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相似,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全球层面上货币政策各自为政的老大难问题。当年,欧洲抱怨美国的低利率导致全球通胀;如今人们抨击美国的利率政策不负责任地催生资产价格泡沫。

美国的低利率虽然作为一种应对金融危机的国内措施无可厚非,但它加剧了全球套息交易——投机者借入美元,投向受危机冲击较小的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过国际银行体系,此类交易大行其道。

这类全球性问题局限于欧洲层面是无解的。它需要全球货币政策的协调,加上某种形式的全球经济治理。这个组合,欧洲已经尝试过一遍,发现就连在一个区域范围内都无法将其完全实现。退而求其次的办法则会加剧波动性。实验的结果是,欧洲把自己变成了金融危机的头一批牺牲品

分享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

  • 扫二维码关注进出口服务网微信公众号关注公众号
网站简介 | 帮助中心 | 网站建设 | 订购广告 | 网站律师 | 付款方式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010-89438819 京ICP备12042581-2
进出口服务网(www.ciedata.com)版权所有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