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进出口服务网 > 新闻资讯

德国制药业重铸昔日辉煌

来源:http://cccmhpie.mofcom.gov.cn | 时间:2010/6/30 15:49:39 | 阅读次数: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 发布人:
  • 小杨

作为高科技研发战略的一部分,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正在推行“Pharmaceuticals Initiative”行动,确定生物科技研究为未来投资的新领域。图为德国老牌制药公司拜耳制药。

昔日的德国曾是一个制药强国。与欧洲其它药品市场蓬勃发展的势头相比,眼下德国的表现欠佳。这是因政府实施成本控制政策,还是药企自身创新能力日渐衰退使然?    

对于在欧盟地区销售产品的制药公司来说,德国是一个重要的板块。

 

  以欧洲人均药品销售额计算,德国名列该地区第3位,仅次于法国和瑞士。代表德国制药公司的贸易协会VFA称,德国是第3大国际药品市场,占全球药品销售约4.5%。VFA认为,与国际竞争对手相比,德国表现不佳。2001~2008年,德国药品市场销售增长25%,而英国和西班牙的增长率超过了50%,法国和英国的药品销售额也高于德国。  

业绩一再滑坡  

考虑到德国在制药工业历史上的地位,制药公司对德国市场实力近年来的下降表示了担忧。政府出台的成本控制政策令许多公司对它们在德国市场上的投资方式重新评价。

  早在2003年,82.1%的制药公司向VFA报告说,它们将实施裁员举措。调查显示,53.6%的制药公司预计销售下滑,另有7.1%的制药公司声称,销售预计将停滞不前。这种消极情绪也反映到了制药公司的研发投入:在接受调查的的制药公司中,有一半预计将削减它们的研发费用,另有1/4将研发费用冻结在2002年的水平上。  

VFA注意到,其他欧洲国家以及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却在增加研发投入。自那时以来,VFA强烈反对政府制定的政策,认为这些政策将进一步损害德国制药行业的创新能力。  

有评论人士认为,德国制药公司对于市场下滑也负有责任,因为它们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未能在研发活动上做出正确投资。  

批评人士认为,为应对新药开发和营销费用不断上涨,一些跨国药企采取了积极的发展战略,如兼并和收购行动,但德国制药公司却似乎无动于衷。  

Hoechst曾是德国一家著名的制药公司,自并入罗纳•普朗克(Rhone-Poulenc)公司、后又并入安万特公司后,Hoechst与德国的联系逐渐被冲淡。直至后来成为赛诺菲-安万特的一分子时,Hoechst公司被认为“彻底消失了”。  

另一家制药巨头拜耳也不再被视为一股创新力量。1980年,拜耳在全球制药行业名列第2位,到了1999年,它已下滑到第16位,公司被认为在研发和营销上(尤其是在重要的美国市场上)缺乏大手笔,而成本削减举措进一步打压了公司改善其产品发展战略的能力。此外,公司在对外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上的做法被认为缺乏灵活性,因为公司管理层总是希望在这类投资中保持50%的股份。  

不过,真正让拜耳受到重创的是2001年围绕拜斯亭(Lipobay /cerivastatin)引发的争议。拜耳曾预测这只产品年销售额最终将达到25亿美元,然而使用拜斯亭引发横纹肌溶解症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不良反应,促使该药被迅速撤离市场。在这次危机中,公司也被迫进行了重组。虽然后来它与德国先灵公司合并,但行业媒体仍然时常会猜测:拜耳也许会成为国外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的收购目标。  

医疗费用成本控制压力  

德国政府之所以关注药品费用的支出,是欲将其作为控制不断上涨的医疗保健费用的手段之一。制药公司争辩说,费用的上涨是为了向德国民众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2008年,德国面向法定健康保险(SHI)的药品费用增长了近8%。2009年,德国的药品费用总支出(包括疫苗在内)达到305亿欧元。这项研究对不同治疗适应症进行了区分。  

研究作者解释说,费用上涨完全符合德国政府向民众提供预防性治疗的政治目标。例如,2009年,疫苗使用量的增加产生了4.9亿欧元的医疗费用。同样,控制慢性病并发症的药品成本也对德国2009年的医疗保健费用产生了重大影响。分析表明,高血压使医疗保健费用增加了3.1亿欧元,糖尿病、免疫疾病和骨质疏松症分别使医疗保健费用增加了6000万欧元、2亿欧元和6000万欧元。另外,2009年,癌症的门诊治疗费用估计增加了3.2亿欧元。  

根据这项研究结果,VFA对德国政府在医疗保健上采取僵硬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并认为,费用的增加对于改善治疗来说必不可少。  

在德国,药品定价不受官方管制,政府当局通过参考体系对药价施加影响。自2004年以来,成本控制一直是德国市场的一个特点,政府提出的“Agenda 2010”平台设定了一个目标,将德国医疗保健费用减少200亿欧元。让制药公司感到担忧的是,德国卫生部长暗示将进一步改革该国的定价体系。他指出,药品价格仍然太高,制药公司别无选择,它们必须直接与德国医疗保险公司就制定更加优惠的价格进行谈判。此外,制药公司在推出新产品时,必须提交一项研究报告,以表明它们研发的药品能让患者受益。  

据媒体报道,这些改革措施预计将在2010年底之前实施。这位部长认为,这些措施每年有望使德国的医疗保健系统节省大约20亿欧元。尽管此项动议不受制药行业的欢迎,但市场观察人士预计制药公司将会予以配合,因为替代性做法还将包括政府对药品实施价格上限。  

高科技研发战略带来曙光 

虽然德国制药行业短期表现黯淡,但长期发展前景却依然光明。2008年由汉堡国际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一项研究认为,德国的不足之处在于高水平的管制及不一致的审批体系。作者指出,德国在各项调查中的表现似乎要比这些客观分析糟得多。政府在医疗保健领域采取的成本削减举措似乎影响到了接受调查的受访者,因为它给人产生这样一种印象:新药在德国医疗保健系统不受重视,针对创新药物所做的研发努力将不会得到回报,药品专利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尊重。  

与此相反,VFA的数据显示,2008年有31只新分子化学实体(NMEs)被德国监管部门批准,从2003年的17个NMEs的低点大幅回升。此外,2008年,德国制药行业研发总支出实际增长了近7%。  

汉堡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这项研究指出,德国政府一直采取实实在在的努力,以改善德国的研发竞争力,如启动专门的研究计划,提供税收优惠以及设立“卓越研究中心”。然而,有受访者认为,这些措施只为防止德国进一步落后于它的竞争对手。VFA认为,全球经济下滑更多不是影响德国制药行业,而是促使德国政府继续实施成本控制措施。  

目前,作为高科技研发战略的一部分,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BMBF)正在推行“Pharmaceuticals Initiative”行动。政府确定生物科技研究为未来投资的新领域。据统计,2007年,德国生物科技公司的产品实现40亿欧元的销售额,占德国制药行业销售总额的15%。德国也被认为在欧洲地区拥有数量最多的生物科技公司,而英国生物科技行业在将产品推向市场方面做得更成功。  

为支持德国的生物科技行业,德国启动了一项名为BioChancePlus的计划,该计划将向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提供高达1亿欧元的资金,目的是增强生物科技和制药公司在药品开发方面的协调能力。  

对德国来说,另外一个重要的领域是临床试验。德国被广泛认为是欧洲一个重要的临床试验基地。为此,BMBF将对能够在这一领域产生实际收益的转化研究提供支持,德国建立了“研究者网络”,该网络将把不同治疗领域里的专家召集在一起,针对目标疾病开发出新颖的医疗解决方案。  

目前,有17个“研究者网络”得到了资金支持,涉及领域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传染病和炎症以及神经和精神疾病。BMBF还制定了一个具体目标以改善德国临床研究的条件。比如,BMBF将为非商业性临床试验提供资金,也为从事跨学科临床研究的中心提供资金。

分享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

  • 扫二维码关注进出口服务网微信公众号关注公众号
网站简介 | 帮助中心 | 网站建设 | 订购广告 | 网站律师 | 付款方式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010-89438819 京ICP备12042581-2
进出口服务网(www.ciedata.com)版权所有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