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进出口服务网 > 新闻资讯

德国节能环保产业一瞥(上)

来源:http://ccn.mofcom.gov.cn/ | 时间:2010/7/13 15:08:08 | 阅读次数: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 发布人:
  • 小杨

德国在节能环保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节能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政策面面俱到,措施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环节:从节能、提高能效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从环保汽车到节能建筑,从工艺流程到生活细节,样样都离不开节能环保。时至今日,节能环保产业业已成为德国又一大支柱产业,为德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德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体情况

  为使经济发展维系在一个更加高效、清洁的能源系统上,为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德国在节能环保领域推出多项法律法规,采取多种措施,既突出重点,又齐头并进。其节能环保重点领域包括:

  (一)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

  德国不仅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确保能源安全、能源多元化供应和替代能源的重要战略选择,而且也视之为减少碳排放和节约化石类燃料引起的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联邦政府的财政部、环保部及其下属的经济出口促进局、再生材料局、农业部、外交部及各联邦州有关部门,还有受政府和企业资助的民间机构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形成了节能环保网络系统,他们从法律法规建设、新技术开发应用、财税支持等各方面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持和保障。2008年,德国可再生能源生产总量在全部能源消费总量的占比9.5%;其中,来源于水电、风电、生物能源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比率分别占0.9%、1.6%、6.6%、0.4%。这一占比是1998年的3倍多,已相当于2020年目标的一半多。可再生能源在电力消费、最终热能、最终燃料消费中占比情况类似,都是2008年比率相比1998年有大幅提升。

    可再生能源成为德国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因素,该行业2008年所获得的营业额约290亿欧元,从业人数达28万,预计未来几年内还会大幅增长。通过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占总电耗比例上升至15.1%,占末端能耗比例达9.5%,在电、热和燃料领域减排二氧化碳1.1亿吨。根据德国宇航中心(DLR)研究报告,至2030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占发电量的比例可达45%,至2050年将上升至77%;至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初级能源比例约50%;通过提高能效,至2050年可减少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1990年为基础)。德国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利发电等开发利用方面居世界领先水平。

  1. 太阳能

  德国位居高纬度,日照时间不长,太阳能资源并不丰富,但却是太阳能应用的先驱。德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则从1990年的2兆瓦增加到2000年的100兆瓦,2008到达5311兆瓦。

  根据德国《可再生能源法》,政府对每度太阳能发电补贴0.4欧元。目前,太阳能发电量占德国总发电量的0.5%。

  据欧洲光伏太阳能行业协会(EPIA)数据,2008年德国光伏太阳能新装机容量1500兆瓦,全球范围内仅次于西班牙(2511兆瓦),远高于位居第三的美国(342兆瓦),占当年全球光伏太阳能装机总容量的27.4%。德国光伏产业和光伏技术的优势竞争力还体现在单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国际化发展上。比如,德国SMA太阳能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逆变器生产商;公司逆变器全球市场份额达到40%;年销售收入约12亿美元。

  德六大经济研究所之一的莱茵-威斯特法伦经济研究所(RWI)的研究报告指出,2008年德光伏产业共有48000名员工,销售总额为95亿欧元。为促进本国光伏产业发展,德政府多年来向光伏产业和太阳能用户提供了巨额补贴:一是德光伏产业每个就业岗位平均得到17.7万欧元补贴,是以前德对煤矿业补贴的2倍;二是在2000年至2013年期间,德政府已经并将继续为太阳能用户提供总计超过770亿欧元的补贴。  

  德国几乎囊括全球三分之一太阳能设备市场(05年和06年甚至占到一半)。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太阳能上网电价法的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电价补贴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德国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也造就了上下游完整的太阳能产业链,拥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太阳能技术和研发团队。目前德国是世界上太阳能发电技术和成品输出最多的国家,2008年德太阳能设备出口总额达20.5亿欧元。2009年德国光伏设备发电新装机容量3000兆瓦,总运行量达到9000兆瓦。大约100家太阳能企业当年获得的营业额约90亿欧元,创造就业岗位约6万个。

  德国Q-Cell公司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电池产量多年来居全球首位。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和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并列为两大科研机构,其在太阳能领域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其所属的硅原料光伏中心和材料研究所承担了德国政府推行并直接予以财政支持的“太阳谷”计划,系各大太阳能公司的合作和交流平台。德国光伏业大鳄“Solarworld”公司2009年营业额高达10.1亿欧元,超过其早前预期的10亿欧元。该公司08年创造的营业额为9.003亿欧元。

  2009年8月20日德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场当日举行了投产仪式,开始部分并网发电。该电场位于勃兰登堡州,面积相当于210个足球场。70万块光伏板已于11月全部安装完毕,机组功率达到53兆瓦,可满足15000户或50000个居民用电。
    
  2. 风能

  根据德国环境部数据 1990年年末已安装风电装机容量为56兆瓦,到2000年末增加到6112兆瓦,截至2008年末达到了23895兆瓦。据《全球风能协会》所发布《全球风能报告2008》,到2008年底,全球总计风电装机容量120798 兆瓦,德国为23903兆瓦,占19.8%,居全球第二位,稍低于美国(占20.8%);在2008年新装容量中,德国以1665兆瓦位居第四,占6.2%;排在美国、中国、印度之后。

  3. 地热能

  地热能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清洁能源,它的特点是蕴藏量大,几乎取之不尽。德国在利用地热能进行发电和供暖方面自2004年之后,实现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的飞跃。他们研制和开发的新技术热-干燥-岩石法(Hot-Dry-Rock-Verfahren,简称HDR-方法)尤其引人注目。该方法是用高压泵将冷水注入地层深5000米的井内,利用深层岩体的热度将水加热,再从地下抽出水温为摄氏120度-200度的热水,除去杂质后,用于发电和家庭取暖。

  2008年德国地热创造的营业额达11亿欧元,利用地热产热2516吉瓦时,发电18吉瓦时。当年地热占由可再生能源获得的初级能源的1%。

  为促进地热资源开发,降低开发商钻探风险,德国环保部、复兴信贷银行和慕尼黑再保险公司联合6000万欧元,为深层地热钻探提供保险和担保。

  4.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源主要包括能源植物,如木材、稻草麦秸、棉花秸秆、垃圾、家禽粪便和工业油脂、废弃物、沼气,生物质气化等。到2005年底,德国沼气发电设备为4000台,设备功率为800兆瓦;固体生物质热电设备100多台,设备功率为700兆瓦。德国生物能源利用技术只是生物质能利用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重要的是生物质的砍伐、加工、收集、运输、储存经验以及生物质浓缩和加工技术。德国一系列的生物质能利用项目显示了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技术。生物质发电占德国再生能源发电市场份额逐年增长,2010年其市场份额将从2004年的1.6%升至4%,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10%和18%。

  5. 水电

  至2006年底,德国共建有约7300座小水电站(﹤1000KW=1MW),发电量占总水电的8-10%;其余来自354座大中型水电站。德国水电总装机容量为4720兆瓦,2007年水力发电207亿度,占德国总发电量的3.4%,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23.6%,实现二氧化碳减排2260万吨。

  (二)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德国通过立法、政策推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规模经营等方式,推动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得以成功构建现代化循环经济体系,有效地保护了各类资源、气候、土地、水源和民众健康。目前,在德国循环经济领域从业人数达到25万,总产值达500亿欧元以上。循环经济为德国经济所作的贡献表现在,德国是全球再生资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由此节约了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德国的居民生活垃圾和企业生产垃圾的利用率分别达到57%和58%,有些垃圾的回收率甚至更高,如建筑垃圾为86%,包装垃圾约80%,旧电池为82%,旧纸张约80%,废铁回收为93%,年再生铝占铝总产量的53%。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不仅节约了资源,而且由于生产流程的减少,使生产过程的能耗和污染排放大大降低,达到节能和环保双赢的目的。

  (三) 建筑行业节能减排

  德国对建筑行业的节能非常重视。

  一是通过立法提高标准。德国对新建建筑制定了严格的使用能源最高限额(消耗一次性能源每平方米为70KWH/a),外墙散热每平方米不得超过0.35W),对保温材料和保温层厚度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在德国,建筑开发商在出售房屋时必须出具一份“能耗证明”,告诉消费者该住宅的年能耗量,包括供暖、通风和热水供应等。

  二是通过技术开发与创新实现节能减排。通过材料革新、采用高效通风设备和照明节能等措施,使其在使用寿命期限内的采暖能耗降至15KWH/m2a。

  三是通过资金补助和低息贷款促进现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德国政府拿出巨额资金用于补贴老式建筑物改造,对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以能耗降低的多寡提供不同量的低息贷款,以期实现家庭二氧化碳零排放目标。

  经济危机爆发后,德国政府分别于08年11月5日和09年1月13日出台了两个经济振兴方案,规模分别为300亿和500亿欧元。其中在复兴银行项下,增加资金30亿欧元,加大对相对落后的地区的基建投资;为提高能效,减少废气排放,投资约30亿欧元进行建筑节能改造。该项将于2009-2011年间实施。

  (四) 汽车节能和环保

  德国是个汽车制造和使用大国,豪华型大批量汽车使用量颇大。为鼓励民众使用小排量环保汽车,德国出台了不少鼓励节约燃油政策。德国车辆燃油价格包含三种税:油税、增值税和环保税,其中环保税为2000年新增税种,而后逐步提高。车辆购置税视排气量大小定税,排气量越大缴税越多,藉此鼓励民众使用小批量汽车。

  世界知名品牌汽车奔驰、宝马、大众、保时捷等都是德国制造。德国政府和各大汽车生产商都对开放节能环保汽车极为重视,不惜斥巨资用于混合动力、电动车研发,其技术位居世界先进水平。德国政府去年批准了由德经济部、交通部和环境部联合制定的“电动汽车国家发展计划”,目标是至2020年使德电动汽车保有量达100万辆。该计划确定了今后10年将采取促进电动汽车发展的措施,重点促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以生产节能、安全和可靠的电动汽车。联邦政府将与地方政府合作,加大对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包括建立电动汽车专用车道、停车位等,以鼓励民众购买电动汽车。德政府还将适时研究是否对第一批电动汽车消费者提供购车补贴。德政府已在第二套经济刺激计划中拨款5亿欧元,用于促进电动汽车的研发及其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德国前经济部长古滕贝格表示,德汽车生产商计划于2011年向市场推出第一批电动汽车。从2011年或2012年起,德政府可能会对首批销售的1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资金支持。

  今年年初德国环境部决定将投入900万欧元支持戴姆勒公司电动运输车辆研发及测试项目。根据项目计划,从明年起将有50辆电动运输车在柏林日常交通环境下进行测试,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发电。德国定于今年5月3日召开汽车、能源和电子工业峰会,共同制定替代发动机研发战略。在总理府召开的预备会上,德汽车工业协会(VDA)主席维斯曼向政府建议,给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提供每辆5000欧元的国家补贴,以鼓励居民购买低排放的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

  此外,德国部分城市(如柏林、汉诺威和科隆)从2008年1月1日开始设立环保区域,这些区域限制高排放量汽车驶入,从而减少空气中废气污染。

  为应对金融经济危机,鼓励汽车消费,德在今年初出台的第二轮经济刺激方案中制定了以旧换新购车奖励政策,斥资50亿欧元对报废9年以上旧车(车主至少拥有该车1年以上)并购买符合欧4排放标准的新车提供一次性2500欧元的补贴,所涉车辆达200万辆。由于鼓励购买环保车型,去年第一季度德国新注册轿车的平均排放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1克 /公里,为156克/公里,显示该政策的实施效果与政府的减排目标一致。

分享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

  • 扫二维码关注进出口服务网微信公众号关注公众号
网站简介 | 帮助中心 | 网站建设 | 订购广告 | 网站律师 | 付款方式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010-89438819 京ICP备12042581-2
进出口服务网(www.ciedata.com)版权所有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