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进出口服务网 > 新闻资讯

医药产业大而不强 结构调整将发力

来源:http://cccmhpie.mofcom.gov.cn | 时间:2010/11/16 9:53:54 | 阅读次数: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 发布人:
  • 小杨

医药产业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11月9日,工信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医药行业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支持我国医药行业由大变强,加强自主创新,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动兼并重组,培育大企业集团,通过五年调整,使行业结构趋于合理,逐步实现医药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世界第二大OTC药物市场和世界第五大药品市场,但我国医药行业发展中结构不合理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同质化严重、生产集中度低等问题十分突出。”中国医药(17.96,-1.67,-8.51%)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贺端湜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部门联合出台《意见》加快结构调整,我国医药业将进入结构调整期,行业洗牌进程将加速。

以仿制药为主竞争力弱

“在中国大陆市场,美国药企所占份额达到64%;国内位列前十的药企加起来,占整个市场份额不足5%。医药产业以仿制药为主,创新药的市场份额不足30%,平均每一个过期专利就有上百家企业仿制。”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近日发布的《制药企业质量体系调研项目》报告显示上述内容。

“长期以来,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中国医药产业受到外资企业的大举进逼,国产药品市场份额不断缩小,成为我国制药企业发展的一大硬伤。”宏济堂制药有限公司营销中心主管陈景祥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介绍,辉瑞、默克、罗氏、葛兰素、诺华、拜耳等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均已在华投资设厂。

“一款新药从立项、临床报批到进入市场流通,需要短则几年时间长则十几年,被市场认可和产生效益的过程漫长,药企一旦投资失败,就意味着要承担几百万元甚至上亿元损失的风险。因此许多药企不愿在新药研发创新上进行投入。”暨南大学中药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栗原博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但是生产仿制药则不同,省去前期科研开发成本,这企业而言是一种低风险的运营,但是这种低水平重复建设会使得相当部分医药产品产能过剩,医药市场出现结构性供大于求的情况。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表示,新药研制速度慢,与科研体制落后分不开。他列举了现在新药研发的“四方之困”:企业自己研发,缺乏财力、资源支持,很难做;高校考评“指挥棒”主要是以发表学术论文数量论英雄,而非搞产品;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存在成果的知识产权问题,戒心重重;政府激烈措施少、分担风意识弱,效果差。

“现在很多医院还是实行‘以药养医、医药不分家’的管理模式,医院销售药品的价格可以在进货价上顺加15%,导致医院对高价药的追逐,出现了‘药品越贵越好卖’的怪现象。而这些高价药绝大部分是合资药、进口药。”江苏某三甲医院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生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患者传统的观念里也是进口药的质量要比国产药更为有效,在经济承受的能力范围内,也是乐意使用进口药,这样医院和患者联合抬高了进口药市场份额。

《意见》出台加快结构调整

针对目前医药产业面临的严重问题,此次《意见》明确医药行业今后产品、技术、组织、区域和出口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和实施措施。

“要让基本药物主要品种销量居前20位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应达80%以上,实现基本药物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栗原博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意见》设定的上述总目标使得未来“十二五”医药发展“压力不小”。

在化学药领域争取有10个以上自主知识产权药物实现产业化,培育20个以上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专利到期药新品种。

在生物技术药物领域,加大传染病新型疫苗研发力度,争取有15个以上新的生物技术药物投放市场。

在中药领域,培育50个以上疗效确切、物质基础清楚、作用机理明确、安全性高、剂型先进、质量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

“要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政策引导相结合,促进企业加强管理,实现优胜劣汰,推动医药行业结构优化升级。”《意见》提出,坚持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相结合,重点推进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推动企业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GMP)进行改造,淘汰高耗能、污染大、效率低的落后工艺和设备,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推进基本药物与非基本药物协调发展。

我国对医药产业的创新激励力度也不够。国际经验表明,政府的激励政策对引导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自2002年起,日本政府对创新药品的加价比例从40%升至2008年的70%到120%。此次《意见》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在价格核定过程中给予单独制定价格的政策,无疑提到了我国对医药产业的创新激励力度。

“鼓励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收购兼并和联合重组,促进品种、技术、渠道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逐步实现医药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陈景祥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这是目前我国医药产业摆脱困局的一个重要措施。此次出台的《意见》明确的把企业兼并重组写入,无疑对国内有实力的企业扩大产能、提升科研能力有促进作用。

根据《意见》,未来我国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医药产业格局。“十二五”期间将形成符合国际标准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个综合性医药生产基地,从而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高科技产品;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性生产基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同时严防低水平产能的扩张。

业内人士估计,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估计医药工业“十二五”期间将保持24%的增速,到“十二五”期末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4万亿元,整个产业“又大做强”不是不可能。

分享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

  • 扫二维码关注进出口服务网微信公众号关注公众号
网站简介 | 帮助中心 | 网站建设 | 订购广告 | 网站律师 | 付款方式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010-89438819 京ICP备12042581-2
进出口服务网(www.ciedata.com)版权所有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