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进出口服务网 > 新闻资讯

中国石油炼化业务21项指标创新高

来源:http://cccmc.mofcom.gov.cn | 时间:2010/11/30 16:13:53 | 阅读次数: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 发布人:
  • 小杨

“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炼化板块调整业务布局,原油加工量持续增长,28项炼化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中有21项创出历史最高水平。随着广西石化和吉林石化等新建改扩建项目的投产,中国石油11月下旬原油日加工量已达到40多万吨,较上市之初增长一倍,较2006年年初增长近40%。

“十一五”期间,中国相继举办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和广州亚运;洪涝灾害和干旱地震等重大灾害频发;国际金融危机和原油价格起伏震荡,都直接考验着中国石油炼化业务的应对能力。中国石油炼化业务牢记自身使命,直面困难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通过对标管理等坚定不移苦练内功,克服国内成品油价格倒挂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炼厂负荷增加市场供应量,保障成品油市场稳定供应。

五年来,中国石油通过新建改扩建大连石化和广西石化等一批重点工程,关闭小炼厂,淘汰高耗低效生产装置,实现结构和布局战略性调整。目前,中国石油已形成八大千万吨炼油生产基地、四大乙烯生产基地、两大芳烃生产基地和五大化肥生产基地。其中,大连石化新建年1000万吨常减压装置投产,一次原油加工量达到205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原油加工基地;广西石化年1000万吨炼油项目投产,标志着中国石油南方战略迈出了可喜的一步。2009年较上市之初,中国石油原油年加工量增长51.5%;乙烯年产量增长99.3%,尿素年产量增长27.7%,主营业务更加突出,炼化加工集中度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为适应炼化业务统一管理的需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炼油与化工公司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企业竞争力分析入手,分规模、类型加强行业和企业对标分析,建立了不同业务的分析模型,强化经营管理。五年来,对标管理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发展的动力之源,主要炼化技术经济指标迈上新台阶,21项技术经济指标更是创出历史最好成绩,其中轻油收率、双烯收率等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与上市之初相比,炼油综合能耗下降了25.4%;炼油加工损失率降低42.5%;乙烯综合能耗下降21.9%。在原油加工量增加的同时,炼油吨油耗水下降了57%,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节能节水目标。

五年来,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坚持专业化生产,形成了专业化生产的整体优势。根据化工产品差别化潜力大的特点,发挥产销研一体化优势,统筹谋划各企业产品定位和新牌号开发,分装置、区域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个装置一个主导产品、一厂一个特色,有效地将中国石油整体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和效益优势,减少因牌号切换引发的装置波动和浪费,降低了加工和运营成本。此外,中国石油还发挥化工统销的整体优势,使化工业务在市场上形成了一个拳头,统销化工产品销量增长104%。近年来,大庆炼化PA14D等一批新产品顺利投放市场,基本形成了中国石油特色化工产品的市场优势和产品高档次、高价格的“双高”局面,提升了中国石油化工产品品牌形象。一批企业先后荣获全国质量信誉奖、服务消费者满意企业奖称号,尿素、ABS等数十种产品荣获“全国质量免检产品”称号和“国家优质产品”称号。

分享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

  • 扫二维码关注进出口服务网微信公众号关注公众号
网站简介 | 帮助中心 | 网站建设 | 订购广告 | 网站律师 | 付款方式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010-89438819 京ICP备12042581-2
进出口服务网(www.ciedata.com)版权所有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