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进出口服务网 > 新闻资讯

管理通胀预期要明确“货币规则”

来源:http://www.mofcom.gov.cn | 时间:2010/12/22 10:56:32 | 阅读次数: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 发布人:
  • 小杨

今年第二季度之后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两大新的特征:一是产出同比增长率逐季下降:第一季度是11.9%,第二季度为10.3%,第三季度9.6%,预测第四季度是9%,经济增长似乎进入了下行通道;二是物价水平逐月上升,以CPI衡量的1-6月物价上涨率为2.6%,8月上升到3.5%,10月更攀升至4.3%,11月则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5.1%,物价进入了上行通道。由此看来,2011年很可能将面临GDP季度增长率的同比或环比下降而通胀压力持续上升的局面。这是“滞胀”吗?“滞”的含义是经济增长率同比下降,而不是零增长率或一个很低的增长率;“胀”就是延续今年下半年以来的物价涨势。如果是,应当采取怎样的合适政策?

我们知道,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货币数量的增加超过了实际经济的增长率,从而有更多货币追逐资产和商品。有人说,大量新增加的货币可以流入股市、楼市等资产市场,不在别的地方兴风作浪。可惜这只是一种设想和愿望,古今中外并无经验事实支持此说。真实的历史经验是,资产价格暴涨非但不会消除通胀压力,起的作用是触发和加剧通胀。所以,减少货币供应量势在必行。

应该看到,短期内逆转通胀率上升是非常艰难的,以行政手段控制价格只是临时的应急之举,而不是根本措施。更进一步说,不应将通货膨胀压力归之于食品、能源价格上升等诱发因素,这不仅没有理解本轮物价上涨的真正原因,而且会使政策重点转向严格控制食品、能源等的价格,失去及时调整货币政策的时机。

但调整货币政策,势将影响经济增长率——如何既促使通胀率下降又稳住经济增长率,至少不使经济增长率过快降低,正是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和难点。以我之见,根本之策是中央银行明确表明“货币规则”,一个务实而可信的规则,既稳定未来价格预期,也稳定经济增长——管理通胀预期的核心,正是要使市场确信:中央银行的货币规则可以保证人民币长期价值的稳定,通胀是可控的。

货币供应年增长率应回归“规则”

货币规则有两大内容:货币供应增长规则和利率规则。

我国2002-2008年物价水平保持稳定的经验,可以粗略解释为中央银行遵循了货币供应增长规则,即年增长率在16%左右。2009和2010年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分别是27%和18%以上,均高于年初确定的目标。以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外部冲击,是一种权宜之计,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暂时偏离货币供应增长规则。其后果是,过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导致了数量不断扩张的货币存量。所以,货币政策需要逐步、稳妥地回归规则,就是货币供应量M2回到15%的增长率,并朝14%的方向倾斜,促使市场减轻乃至消除对通胀的恐惧。但也要防止过分调低货币供应增长率,使通胀率从5.1%下降到2%大致需要2年左右,如果立即将货币供应增长率下调到12%,很可能触发一场经济衰退。

另一项货币规则是利率规则,即:在出现较高的实际经济增长率时要提高利率,出现较高通货膨胀率时也应提高利率。2010年下半年以来的实际利率是负的,估计负利率将延续整个2011年。但可以预见,实际利率为正的利率规则将体现为2011和2012年稳妥提高利率的行动,以实现经济增长“软着陆”。从根本上说,稳步提高利率是管理通胀预期和抑制物价快速上升的有效手段。

2011年第一季度的物价上涨率或许会高于2010年11月和12月。如何避免市场恐慌和过度反应?上策可能不是模糊的政策表述,而是以坚定的态度向市场明确宣示货币规则,表明中央银行抑制通胀的决心。在物价攀升的今天和明天,反通胀需要公众支持,而管理公众的通胀预期正需要一个明确的货币规则,并最终以不违背货币规则来赢得信任——此时,货币规则本身也就成了反通胀的一种政策工具。笔者以为,此举不仅可以减弱2011年上半年的“滞胀”效应,对2012年的经济增长和价格稳定也将是有效的。

分享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

  • 扫二维码关注进出口服务网微信公众号关注公众号
网站简介 | 帮助中心 | 网站建设 | 订购广告 | 网站律师 | 付款方式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010-89438819 京ICP备12042581-2
进出口服务网(www.ciedata.com)版权所有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