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进出口服务网 > 新闻资讯

我国合成革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来源:http://cccme.mofcom.gov.cn/ | 时间:2011/1/14 11:37:32 | 阅读次数: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 发布人:
  • 小杨

人工制革产业化生产已有几十年历史,随着各种新材料的不断应用,其产品也在不断更新。革基布从机织物到今天的非织造布,所用树脂从聚氯乙烯、丙烯酸树脂到聚氨酯(PU),纤维也从普通的化学纤维到藕状纤维和超细纤维等差别化纤维。在产品风格上,人工制革经历了从低档到高档,从仿形到仿真的发展过程,其特性越来越接近天然皮革。

  超细纤维合成革是在充分剖析天然皮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超细纤维合成革是由束状超细纤维与聚氨酯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它是采用与天然皮革中束状胶原纤维结构和性能相似的尼龙超细纤维,制成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非织造布,再填充性能优异具有开式微孔结构的聚氨酯经后加工处理而成。

  汽车内饰领域应用广泛

  与针织布和机织布相比,普通织物内饰的优点是材料易得,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透气性,且成本较低;缺点是材料外观粗糙,易沾污,不易擦洗,物理性能和天然皮革具有很大的差别,容易破损,不能满足高档产品的需要。

  而聚氨酯超细纤维合成革的优点为:撕裂强度、拉伸强度高,表面易清洗,组织结构和天然皮革相似;缺点是价格高,加工适用性比普通织物差等。

  与普通PU革、PVC相比,聚氨酯超细纤维合成革的优点是撕裂强度、拉伸强度高,耐折性好,耐寒性佳,成品厚实丰满,仿真性好,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低等。缺点是比普通合成革重,且成本较高。

  普通PU革采用织物为基布,仿真性差,耐折性没有超细纤维合成革好,但成本低,质轻,加工方便,品种多样。

  PVC人造革中含有对人体伤害较大的化学成分(特别是增塑剂等),VOC含量较高,在高温下很容易挥发,橡胶感强,没有天然皮革的触感和手感,仿真性差,但成本低,加工方便。

  超细纤维合成革在很多性能上都具有天然皮革的特点,甚至有些物理和化学性能优于天然皮革,在丰满度和手感上都可以和天然皮革相媲美。

  天然皮革的原皮来源有限,其品质随着原皮产地和部位不同而有差异。天然皮革在加工过程中对环境污染严重,出材率低,重量大,容易霉变腐烂。

  聚氨酯超细纤维合成革质轻,裁剪性好,可以进行高自动化裁剪,出材率高,耐霉变性能较佳,强度等优于天然皮革。产品质地均一,来源广泛,成品异味小,但手感、透气性、丰满度比天然皮革差。

  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目前,超细纤维已经成为纺织生产企业开发高档纺织品时经常选择的纺织原料,它的使用能有效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

  超细纤维线密度极小,拥有高比表面积,使织物具有高覆盖性、手感柔软,穿着舒适,同时随着纤维纤度的减小,纤维表面散射光占的比例增加,这会使织物的表观色调比较暗淡、柔和。由于具有以上特性,当前超细纤维开发的主要产品品种有现代仿麂皮产品、仿真丝产品、仿桃皮绒、高密度产品及高效清洁布。

  超细纤维还可用于制作人造皮革、高级空气过滤器、防尘面罩、滑雪滑水运动衣、游泳衣以及其他透湿防水织物等。进入21世纪,复合超细纤维生产技术发展较快,产量增大较多,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为涤纶超细纤维。超细纤维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人造革、合成革主产地逐渐由欧美向亚洲地区转移。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渐成生产人造革、合成革产品的制造中心。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拥有劳动力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则是下游需求的增长。

  近几年来,国内人造革、合成革行业产品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行业升级速度加快。在发展过程中,高端产品的市场需求缺口较为突出。一方面,PVC人造革和PU合成革产品比重过大且以普通产品为主,种类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附加值低,呈现出明显的供过于求状况,企业以价格竞争作为主要竞争手段。行业内企业整体议价能力较弱,不能有效转嫁快速增加的原材料成本,整体利润水平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尽管国内超细纤维合成革技术发展迅速,但是目前只有少数企业能够实现产业化生产,且差异性、功能化和高端产品产量有限,而市场需求却在高速增长,产品供不应求,每年即使从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大量进口,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分享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

  • 扫二维码关注进出口服务网微信公众号关注公众号
网站简介 | 帮助中心 | 网站建设 | 订购广告 | 网站律师 | 付款方式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010-89438819 京ICP备12042581-2
进出口服务网(www.ciedata.com)版权所有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