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进出口服务网 > 新闻资讯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开创中国氮肥、甲醇行业发展新局面

来源:进出口服务网 | 时间:2012/7/3 14:04:28 | 阅读次数: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 发布人:
  • 小杨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开创中国氮肥、甲醇行业发展新局面
    目前,中国氮肥、甲醇行业已进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既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继续为保障农业生产、粮食安全以及满足国民经济对基础化学品的需求作出贡献,又要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迈出实质性步伐,走出一条符合中国氮肥、甲醇行业实际的转型升级之路。
    机遇与挑战同在
    首先,中国氮肥、甲醇行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中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推进,内需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农业、建材、纺织、医药、轻工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都将为氮肥、甲醇等基础化学品创造出大量的市场需求。
    二是农业现代化对氮肥行业提出了新的需求。根据农业部关于肥料施用情况报告,2015年我国氮肥需求量将达到3250万吨,比2010年增加250万吨,年均增长1.6%,其中新型专用肥料将占更大比例。
    其次,中国氮肥、甲醇行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
    一是产能结构性过剩。在这一点上,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以及相关企业普遍认为近几年氮肥、甲醇行业投资过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无序与混乱状态。“逢煤必化”,各产煤省、地区都提出了庞大的煤化工发展规划,不仅以合成氨、PVC等为代表的传统煤化工的产能急剧膨胀,定位于煤制油、甲醇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产品的产能规划也相当惊人。各类企业和资金纷纷踊跃投入到生产氮肥、甲醇及甲醇下游产品之中。
    二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仍然是制约行业长期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氮肥企业目前的产品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和农民用肥习惯的改变,企业在新品种肥料开发、市场开拓、农化服务等方面投入不够。
三是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加大,成本上升较快。近年来,天然气、煤炭以及水资源供应紧张对氮肥、甲醇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能源供应将更加紧张,用水指标更加严格,碳减排压力不断增大,企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加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针对当前的行业背景,能否抓住“十二五”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实现氮肥、甲醇产业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对于氮肥、甲醇产业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氮肥、甲醇行业的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提高效率,走出一条“坚持化肥、走出化肥、肥化并举、转型升级”的新路子,不断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培育现代氮肥、甲醇产业竞争的新优势。一要严格控制氮肥、甲醇总量,积极推进淘汰落后产能。二是要肥化并举,延伸产业链,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三是要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鼓励企业以资产、资源、品牌和市场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
    第二,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强重大关键技术及装备的开发。要加强先进煤气化技术、煤基多联产技术和甲醇下游产品技术的研究开发,特别是要集中力量组织关键和前沿技术攻关,加大核心技术装备的开发和应用。进一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第三,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积极研发推广先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原材料及动力消耗,降低三废排放。二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三是要建立“能效领跑者”制度。氮肥协会将按照中国石化联合会的要求,在工信部的统一组织下开展能源消耗的对标工作,修订合成氨与甲醇单位产品的主要能源消耗先进值,引导企业加强能源管理,提高效率促进全行业节能减排跃上一个新的水平。
    第四,创新农化服务方式,提升农化服务水平。
    第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促进世界氮肥、甲醇行业健康发展。

分享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

  • 扫二维码关注进出口服务网微信公众号关注公众号
网站简介 | 帮助中心 | 网站建设 | 订购广告 | 网站律师 | 付款方式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010-89438819 京ICP备12042581-2
进出口服务网(www.ciedata.com)版权所有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