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进出口服务网 > 新闻资讯

纺织服装消费对棉价拉动有限

来源:进出口服务网 | 时间:2014/7/11 9:15:05 | 阅读次数: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 发布人:
  • 小杨

从6月中旬到7月上旬,郑棉1501合约期价从最高15655元/吨下跌至14310元/吨,累计下跌幅度达8.6%。面对已经逼近棉花种植成本线的期棉价格,市场参与者对当前棉花价格的分歧越来越大,市场持仓量也分别从两个月前的16万手扩大至目前的33万手。笔者认为,中长期看,棉价下跌是价格向市场回归的一种体现。在消费暂无明显起色的情况下,短期阶段性供应和需求矛盾或引发反弹,但长期熊途仍未终结。 

  纺织用棉消费被大量替代 

  从2010/2011年度棉价大幅上涨开始,国内纺织用棉消费就开始被化纤替代。而持续3年之久的收储托市政策以及进口棉配额制度,使国内棉价维持高位、内外市场价差扩大。一部分纺织用棉被进口棉纱替代,一部分纺织订单直接转移向东南亚等国家。 

  从进口棉纱品种看,低支纱已经在国内棉纺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并且进口棉纱产品已经从低支纱发展到中高支纱。另外,进口来源地也已从传统的印度、巴基斯坦发展到越南、印尼甚至墨西哥、美国等地。粗略估计,棉纱直接进口对国内棉花消费的替代将近100万吨。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方面,虽然1—5月纺织服装出口仍保持小幅增长,但增幅明显回落。另外,主要出口市场—美国的棉制品进口情况,2013年美国进口棉制品数量较2010年下降14%,其中从中国进口数量下降18%。中国棉制品数量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下降1.7个百分点至34.6%,市场份额被越南、孟加拉、土耳其等国家抢夺。由此看来,中国棉质纺织品服装在出口总量及市场竞争力方面都没有明显改善。 

  纺织服装消费略有好转 

  目前,国内外棉花价差已经由最高6000元/吨缩小至2000元/吨左右。若按照ICE12月期棉合约价格以及基差8美分/磅计算,进口棉价格与郑棉1501合约价格都接近14500元/吨,远期内外棉价差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 

  从消费环节看,国内各类服装去历史库存基本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反映内销行情的大型商场服装类销售额增幅也从2013年年底最低的负增长变为个位数增加。但这一变化短期内对棉花价格的拉动作用可能仍较为有限:一是目前国内涤纶短纤价格不足万元,粘胶短纤价格也在11800元/吨左右,以17200元/吨,附近的现货棉价计算,棉涤价差在7700元/吨,棉粘价差在5400元/吨。即使以14500元/吨的远月期货价格计算,棉涤价差仍将近5000元/吨,棉花和粘胶短纤价差也将近2700元/吨,棉花相对优势仍不明显。 

  然而随着化纤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改进,化纤产品的服用性能明显提升,相同售价的服装,厂家用化纤产品成本可以更低。若在面料中加入少量功能性化学纤维,可获得更高的售价和利润。在利润的诱惑下,纺织服装企业更愿意选择化纤做原料。 

  棉花若想重新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需要有比化纤产品更有竞争力的性价比,这也决定了棉价向市场价格的回归不会一蹴而就,并可能在低位区间保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唤回消费者对棉花的使用热情。 

  综上所述,棉市的短期供应影响棉价波动节奏,但棉花市场要由熊转牛,需要棉花消费市场的好转。在消费市场没有明显起色的情况下,棉价低迷的市场大趋势难以改变。 

  来源:期货日报 

分享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

  • 扫二维码关注进出口服务网微信公众号关注公众号
网站简介 | 帮助中心 | 网站建设 | 订购广告 | 网站律师 | 付款方式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010-89438819 京ICP备12042581-2
进出口服务网(www.ciedata.com)版权所有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