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进出口服务网 > 新闻资讯

中企“走出去”如何做好财务题

来源:进出口服务网 | 时间:2017/9/5 8:53:41 | 阅读次数: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发布人:
  • 小杨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政府和外界的关注点也从最初对“走出去”行为本身上升到对“走出去”前期决策、事中管理、事后监管等全过程的关切,而中国企业境外财务管理就是其中颇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近日印发并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财务管理办法》就从财务管理角度,对中国国有企业海外投资提出了五点规范。 

    专业团队很重要 

    针对中国国有企业“走出去”,《办法》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要明晰境外投资财务管理职责,二是要构建境外投资事前决策合理机制,三是规范境外投资事中运营财务管理,四是加强境外投资财务监督,五是建立健全境外投资绩效评价机制。 

    对此,普华永道中国国际税务部合伙人王鹏指出,《办法》对即将或已经“走出去”的中国国有企业在对境外投资进行财务管理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引和要求,体现了中国政府从前期的鼓励中国国有企业“走出去”,到逐步关注“走出去”中国国有企业的境外投资效益,同时充分强调了财务考量在境外投资前期决策和中后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王鹏说,对“走出去”的中国国有企业来说,境外投资中的重要财务考量因素包括拟投资项目的潜在财税风险、盈利状况和现金状况及其可持续性,未来投资项目的运营、投资收益的汇回及涉税成本等。 

    而从提高境外投资回报,降低投资财务风险的角度,王鹏建议中国企业在作出投资决策前即应引入财务和税务专家团队,以协助其全面把握和了解拟投资项目的业务水平和运营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重大财务和税务风险,从而形成对投资回报的合理预期。 

    同时,他还建议中国企业借助财务和税务专家团队的咨询意见,并通过充分的讨论和沟通,寻求降低投资财税风险的应对方法和策略。 

    “一带一路”怎么走

    提到“走出去”,“一带一路”必是绕不开的主题。那么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企业又该如何进行财务管理呢? 

    王鹏表示,“一带一路”沿线的热门投资目标国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南亚、中亚,如缅甸、印尼、老挝、柬埔寨、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中国企业应该认识到,这些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相对而言较不健全、不稳定。但另一方面,当地政府为了吸引投资,往往也会给予境外投资者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税收优惠。因此,在投资前,建议中国企业对投资目标国的税收环境和政策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投资项目在当地可能涉及的税收情况和可能享受的税收优惠,确保对投资回报预测的准确性。 

    再从投资项目类别来看,王鹏称,普华永道注意到,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的投资中,基础设施建设类占到很大的比重,通常中国企业会采用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BOT(建设—经营—转让)等模式负责投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不管是在建设环节还是在建成后的运营环节,在每一环节的实际操作和执行中,几乎每一个步骤均会涉及到相关的税务考量。例如,EPC合同模式是单一合同还是分拆合同,可能影响到需要在投资国当地缴纳所得税的金额;中国企业是否需要在当地设立法律实体完成建设工作,可能影响到该建设工程在当地适用的税种和税率;投资国是否存在劳工比例要求,可能影响到中国企业的劳工派遣安排,进而影响其在投资国当地扣缴个人所得税和相关社保的义务履行等。因此,建议中国企业基于自身的投资安排,在投资前充分咨询专业税务顾问的意见,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安排,降低投资的整体税收风险和税务成本。 

    最后,王鹏强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其早已不是中国的单方主张,而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开展深层次合作的一种机制。在该机制下,中国与沿线国家有必要共同深化合作,通过协调税收制度,减少税收歧视等举措,为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投资提供便捷和支持。中国企业也可以充分借助中国与投资国政府之间在税收领域的深化合作关系,为自身在投资国的投资项目享受长期的税收确定性和可预见性保驾护航。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

分享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

  • 扫二维码关注进出口服务网微信公众号关注公众号
网站简介 | 帮助中心 | 网站建设 | 订购广告 | 网站律师 | 付款方式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010-89438819 京ICP备12042581-2
进出口服务网(www.ciedata.com)版权所有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