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进出口服务网 > 新闻资讯

直面投资“一带一路”风险与挑战

来源:进出口服务网 | 时间:2017/11/1 10:19:53 | 阅读次数: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发布人:
  • 小杨

  穆迪日前发布报告称,“一带一路”倡议不论对中国还是其他加入该倡议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来说,都利大于弊。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落实面临不小的挑战,需要直面投资“一带一路”的重大信用风险。 

    “多数‘一带一路’国家的信用状况相对较弱。”穆迪指出,在6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42个国家(62%)的评级低于投资级别(Ba区间或以下)或不在穆迪评级范围内,意味着潜在执行风险较高。仅38%的“一带一路”国家财政和经济实力较强。一般而言,“一带一路”国家的特征,一方面是对高政治风险造成的突发事件风险以及/或外部冲击风险的敏感性较高;另一方面是基础设施网络薄弱、商业环境欠佳。 

    “中国大量‘一带一路’投资流向信用状况相对较弱的国家。”报告显示,2013年以来,37%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评级为Ba1或以下的“一带一路”国家。若不包括新加坡在内,该比例更是高达54%;中国14%的“一带一路”投资流向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较高或不明确的未受评成员国,此类未受评成员国占除新加坡以外全部“一带一路”国家数量的18%;中国40%的“一带一路”投资流向非投资级别成员国,此类非投资级别成员国占除新加坡以外全部“一带一路”国家数量的45%。 

    同时,穆迪还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风险将由中国主权与向“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融资或直接投资的实体之间分担,但如何分担这一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一带一路”项目主要由中国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国企)提供支持,且“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资本回报率透明度较差,此类银行和国企面临较高的执行风险,而这可能增加中国主权的或有负债。 

    对于受援国而言,对中国资金依赖度的上升,国际金融机构的融资额比重趋于下降,亦可能会给某些“一带一路”国家的融资结构带来一些负面信用影响。虽然“一带一路”国家过去3年来的债务水平增长,但外债增幅低于国内债务增幅。或受“一带一路”项目的推动,一些国家的外债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以巴基斯坦为例,非政府外债大幅增加,占外债总额的比例从2010年的7%上升至2016年的14%,主要原因是外商投资增加。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

分享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

  • 扫二维码关注进出口服务网微信公众号关注公众号
网站简介 | 帮助中心 | 网站建设 | 订购广告 | 网站律师 | 付款方式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010-89438819 京ICP备12042581-2
进出口服务网(www.ciedata.com)版权所有 2009